95岁裸捐3568万! 这位加拿大华人才是真女神 温哥华有一半人都是她的“粉”!

中国最后一位女先生,饱受苦难却仍能笑傲人间


几天前,南开大学发布消息称,叶嘉莹先生再向南开大学捐赠1711万元。

 

这并不是这位已经高龄95的加拿大华人首次向中国大学捐款,就在去年6月,叶先生也是一次捐赠1857万元,

 

加起来,她已向该校累计捐赠3568万元

 


而这位先生,并不是什么温哥华大富豪。

 

是UBC大学的一位终身教授,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专家——她也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女先生


在华人文学圈里,几乎无人不知“迦陵”;毫不夸张地说,温哥华有一半人都是她的粉。


 

叶嘉莹出生于1924年,1945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。

 

曾被授予“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”称号,也曾获得“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”。

 

叶嘉莹的教学生涯长达70多年,白先勇、席慕蓉、陈映真都喊她老师;用英语教授唐诗宋词,她让很多外国人也爱上了古诗。



1978年暮春,叶嘉莹申请回国教书。此时,她已定居温哥华近10年,早被聘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终身教授。

 

1979年,她的申请得到批准,回到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执教。此后的二十余年,她的身影出现在南京大学、复旦大学等数十所高校免费教授中华古典诗词。

 


90岁之后,叶嘉莹做出惊人的决定——要将身后所有积蓄、藏书、书画,全部捐给南开,设立“迦陵基金”。

 

“我说过,我不要私人的住房,但我要一个讲学的地方,就像古代的书院,可以在里面讲学、开会、研究。现在学舍已经建成了,我已经把我所有在海外讲课的录音、录像以及研究资料装在150个纸箱中都运了回来,

 

“2018年6月,我将北京及天津的两处房产出售所得的1857万元捐赠给了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,我还将把我的版税、稿酬也捐赠给南开,支持传统文化研究。”

 

身世极其坎坷

 

成就很大,但其实老先生的一生极为坎坷。

 

95载岁月如流,她少年北京失恃,青年在台湾身陷囹圄,晚年大女儿车祸罹难,多年来越洋奔波……尝尽人生百味。

 

 

1924年,叶嘉莹出生在北京一个书香世家。她3岁识字,6岁诵读唐诗宋词,可惜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真的没有什么岁月静好。

 

初中时,叶嘉莹的父亲随国民政府南下,从此杳无音讯

 

17岁那年,她母亲因病在回北京的火车上不幸离世,叶嘉莹第一次感受到了人生无常。


“我清楚地记得,母亲棺殓时钉子钉在棺木上的那种声音”,从此阴阳两隔,“空馀旧物思言笑”。

 

后来,她在别人的介绍下,嫁了人。1948年,叶嘉莹随丈夫迁至台湾,并产下一女。

 

 

在台湾时,却赶上台湾当局施行白色恐怖政策,丈夫因思想问题入狱,她和幼女也一度被拘,政治风暴让她无以为家。

 

出狱后,她只能携女寄居丈夫亲戚家。

 

亲戚屋子很小,叶嘉莹和女儿没有床,只能等到所有人都睡后再睡在地上,午休时孩子会哭,叶嘉莹抱着女儿到外面的树下睡觉。

 

转蓬辞故土,

离乱断乡根。

已叹身无托,

翻惊祸有门。

 

几年后,丈夫出狱,却因长期囚禁性情扭曲,动辄暴怒。为了老父和两个读书的女儿,她辛苦教书维持整个家庭,极尽忍耐,以平静示人。

 

 

后来,因为丈夫希望离开台湾,叶嘉莹接受了去哈佛大学交流的邀请,却由于签证原因未能成行。

 

就这样和温哥华结缘,携全家来到了UBC大学。

 

古典文学本来不容易讲,何况学生还是一群老外?

 

为了给学生上课,她不得不重新学习英语,每天查单词到凌晨。硬着头皮用英语讲课。

 

(叶嘉莹与父亲在温哥华)

 

为了让西方人更好地了解中国诗词,当时已年过半百的叶嘉莹“有空就跑去旁听西方的文学理论课,找他们的书来读,发现有意思。

 

“诗歌是有生命的,我的英文也许不够好,可是我把诗歌的感动讲出来了。听课的学生从十六七个一下子增加到六七十个,让很多不懂中国文化的人爱上了中国古典诗词。”

 

很快,叶嘉莹获获得了UBC终身教职。


在北美,能在一所大学担任终身教授,等于获得了一个金饭碗。这一辈子不用担忧失业,安心在象牙塔里做好学问即可。

 

然而,平静的生活才刚刚开始,1976年,大女儿和女婿双双在车祸中遇难

 

叶嘉莹悲痛万分,她没有想到,在历尽悲苦之后的余生,竟然还会遭遇如此致命的一击。

 

平生几度有颜开,

风雨一世逼人来。

迟暮天公仍罚我,

不令欢笑但余哀。

 

料理完女儿女婿的后事,叶嘉莹在温哥华的家中闭门不出,日日哭泣,写了10首《哭女诗》,首首催泪,句句断肠

 

身在海外,叶嘉莹常常梦见老家北京。

 

“我进去以后院子还在那里,我也梦见我的同学到我老师那里,就住在后海附近的位置……”

 

言及思乡往事,叶嘉莹将每一个梦中的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。

 

经历过这次大的打击之后,叶嘉莹忽然觉得,把一切建立在小家小我之上,不应是终极的追求,她有了一个更广大的理想——决定回国教书,将古代诗人的心魂、理想传达给下一代

 

 

从那以后,漫长的30多年时间里,叶嘉莹开始了跨洋教书,机票全部是自费,每年在国内和北美之间奔波。

 

南开之外,她还应邀到北京大学、天津大学、南京大学、复旦大学、四川大学、云南大学、湖北大学、湘潭大学、武汉大学、辽宁大学、辽宁师范大学、黑龙江大学、兰州大学,新疆大学等几十所大学讲学。

 

足迹遍布大江南北,课堂上座无虚席,常常连过道、窗台都挤满了人,下课后学生久久不愿离去。

 

 

而在温哥华,只要是先生教过的,或者在讲座活动中听过先生讲诗的华人,

 

个个都被她打动。一日为师,终身为师,“愿一生追随她的步伐”。

 

2016年,叶嘉莹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——她决定将身后所有积蓄、藏书、书画,全部捐给南开。

 

而作为一名“教书先生”,其实她的个人生活非常简单。

 

一位寄宿在叶嘉莹家的中国学者曾经记录了她每天在温哥华的生活:早餐是两片面包,一碗豆浆煮麦片。

 

午间吃自制的三明治、蔬菜沙拉、煮蛋和水果。沙拉里连酱都没有。

 

晚上回家,叶先生通常是煮面:水烧开了,放些青菜、豆腐,偶尔放一块烤鸡肉或鱼进去。

 

央视2018年也播出一部纪录片,讲述叶嘉莹的晚年独居生活。

 

片中讲述,她10年前不小心滑倒后才请了一位家庭保姆,但只负责白天做饭和清洁工作。她说,自己有诗词为伴,并不需要人陪



2015年,先生把她在温哥华的房子卖了,叶落归根。

 

回了国,得知南开的学院也造好了,她于是把国内的房子也卖了。

 

这些,几乎是她所有的物质资产;这些,就是那3568万元的来源。

 

 

这就是她,全中国最美的先生,饱受苦难却仍能笑傲人间。


她是真正的国民女神,加拿大华人的骄傲。

 

“卅载光阴弹指过,未应磨染是初心,


这一生有诗词相伴,便将这一生投入它罢。”
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,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分享新闻到
微信朋友圈
扫描后点
右上角分享

0 Comments

Leave a Comment

Ad

Related Posts: